Ethan Lee

Ethan Lee

Evergreen 筆記法

Evergreen 筆記法

在介紹Evergreen notes之前,應該要先談談為什麼要建構這樣的系統。 上一篇內容介紹的Luhmann的卡片盒筆記法讓Luhmann成為了20世紀最高產的學者之一,他的抽屜櫃就是他的第二顆大腦、靈感的來源、思考的潤滑劑。這樣的概念在現代也被人加以改良,甚至提出了更多的解方...... 建立你的第二顆大腦—Building a second brain是一個由生產力大師Tiago forte提出的名詞,他認為通過現代科技的方便性,人們可以將不必要、瑣碎的事務交給第二顆大腦(科技腦)來管理,並把原有的大腦(人腦)的潛能發揮到最大。Tiago Forte的宗旨就是利用科技的輔助來提升人的生產力(Productivity),從而減少平時面對工作/作業的焦慮感、保持思路的清晰,並增強平時的思考能力。 人腦的優勢就是在事件之間創造連結,當我們不再焦慮,思路更加清晰,能夠創造出的連結也就更多,透過這些連結,最後生產出來的想法和成品也就會更加獨特和有創造力。 這篇內容主要會介紹Andy Matuschaky在他個人公開筆記談論的Evergreen notes,中文如果翻成「長青
Ethan Lee
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

Zettelkasten 卡片盒筆記法

如果你常常看完一本值得收藏的書卻容易忘記內容;上了一整個學期的課之後發現自己想不起來學會了什麼;或是跟人進行了一場發人深省的對話卻再也想不起來。那麼或許你可以試試看卡片盒筆記法—Zettelkasten 來紀錄下生活中重要的事物。 卡片盒筆記法並不是像康乃爾筆記法,專門教你如何在一張紙上做筆記,這是一套教你如何建造屬於自己知識網路的筆記法。你可以在你的卡片盒中記錄下有用的資料、書的內容等等,目的是讓自己能夠不時回來看看、產生新的想法,並升級自己的筆記,最重要的是:讓自己的知識能夠隨時間而增值。 筆記法的由來: Nicklas Luhmann—德國社會學家,在他長達40年的研究生涯中,他出版了超過70本著作、400多篇的學術論文,內容更是橫跨各個領域。Luhmann 一生的高生產量的背後源自於自己發明的筆記方法—Zettelkasten,運用一張張存放在不同盒子中A6大小的筆記,他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迅速查看,並將各個領域的知識連結起來,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知識網路。 P.S. 在德文中,Zettel就是筆記,而Kasten就是盒子的意思,在英語系國家中,也稱之為Slip b
Ethan Lee
2021書單推薦之一

2021書單推薦之一

我其實覺得遠距上課也挺不錯的,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把時間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上,不用早上急匆匆出門上學,不用跑堂,也不用特別去找餐廳吃飯,如果可以好好利用這些多出來的時間當然很好,但壞處就是一旦開始耍廢...就真的會停不下來。 有人會覺得有時間拿來看書是一種奢侈,但反正都被隔離在家了,倒不如試著養成一個無聊看看書的習慣,每天就看個一小時也好,長久累積起來也是挺可觀的。算一算從今年年開始到現在,總共讀了23本書,我基本上就是什麼書都讀,反正讀得開心就好。不過可能跟大家一樣,我的讀書清單也是越積越多,很多買了或是想讀的書都積著,好不容易清空但某天去逛個誠品或金石堂就又會塞爆我的清單。 總之,接下來會大概介紹我這幾個月來看過的書,搞不好你也會看到有興趣的~ 一月 21世紀的21堂課 (5) 這本其實是Harari人類三部曲三系列的最後一本,過去的兩本書(人類大歷史、人類大命運)解釋了人的過去和未來,而這一本書則聚焦在人類現在的發展,從自由、平等來解釋近年來英國脫歐、川普崛起的現象,再討論到移民、國族主義,以及我們作為現代人應該如何看世界等總共21個議題,這系列絕對值得收藏起來。
Ethan Lee
Motivation is a Myth--熱情是個迷思

Motivation is a Myth--熱情是個迷思

我們不需要熱情也能完成一件事。 在人生的某個時刻,可能你也有想過: 選擇大學科系的時候應該先對這個系有熱情,才決定申請這個系,還是先選一個不錯的系,再從中培養出熱情? 選擇工作的時候應該先有熱情,才決定做這個工作,還是先做工作,再從中培養出熱情? 大多數人大概會覺得熱情是一種讓我們持續工作、學習的必需品,失去了熱情,也就失去了堅持下去的意義。 但其實不然 在"Motivation is a myth"(動機迷思)一書,作者破解了這樣的迷思。我們常常一看到成功人士投資有成,就想要一頭把錢栽進去;或是聽完台上音樂家的演出,就想要直接投身音樂工作。這些零零總總能夠突然燃燒起我們內心小宇宙的感覺,僅僅是腦中的"Sugar Rush",腦內分泌過度多巴胺(多巴胺是一種讓人感到興奮、開心的化學物質),而不是我們的熱情在驅策著自己。如果我們單純為了重現當時腦中的感覺而去努力,其實很容易就會感到迷惘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動機到底是什麼,最後半途而廢。 (Motivation: Enthusiam for doing something, 動機:做某件事所需的熱情;以下我會把書
Ethan Lee
The Great Note-taking apps--好用的筆記軟體

The Great Note-taking apps--好用的筆記軟體

高中時,多數人應該都是用紙筆做筆記,當時的課程不太需要自己搜集額外資料,也不需要線上繳作業或是做報告。當大學課程逐漸讓我們的學習數位化,選擇一套能夠事半功倍工具絕對可以讓大學生活更加輕鬆。 接下來會介紹幾個好用的筆記軟體,每個筆記軟體的優缺點都不同,在選擇的時候可以用不同的組合來搭配自己的工作流程。 Draft 名副其實的「草稿」軟體,類似平常會用的便利貼,專門應付走到半路突然得到的靈感或是出門買東西需要的清單。但每次輸入都會記錄在一個新的Note上,其實目的就是要使用著把它當作真正的草稿軟體,不適合紀錄長期需要回去看的內容。 特色:可以輸入錄音檔、雲端同步、可以在Markdown語法、Text、JS...切換 費用:0 官網連結:https://getdrafts.com/ Mac上下載:https://apps.apple.com/tw/app/drafts/id1435957248?mt=12 Ios上下載:https://apps.apple.com/tw/app/drafts/
Ethan Lee
The Art of Slow Burn---慢火燉煮的思考藝術

The Art of Slow Burn---慢火燉煮的思考藝術

學校裡沒完的選擇題,公司裡一個接著一個的商業決定,全部都需要在時限內被解決,選擇了速度,放棄了創造性。腦中蹦出的答案大概只是昨晚背書的內容,剛剛的決定或許只是照著流程走,正確、安全的答案固然不是件壞事。但人的大腦有更大的潛力,如果只能提出制式化的回答,未來很有可能就會被AI所取代。(或是隔壁桌的天才) 因此,在允許的情況之下練習Slow burn或許會讓我們成為更有創造力的人類。 創意的出現 有創意的點子總是會讓身旁的人稱羨,大家會開始說「他是怎麼做到的?」「這傢伙是天才吧!」,創意的出現似乎是一種謎團。 的確,我們不知道想出新點子的那一瞬間要如何激發。但我們知道的是:有創意的點子是多個不同想法的結合體,最後成為一個我們自己原創的想法。 在Margaret Manson [https://www.innofuture.com.au/author/margret/] 的文章中,她將創意的出現歸納為 1. "Aha!" Moment. 就像是卡通片裡的主角頭上燈泡突然亮了一樣,人就是有時候會得到一個很好的點子,特別是一個人單獨思考的時候。這種創意的出現是無法複製、無法預
Ethan Lee
如何在三個月內背完高單/中單

如何在三個月內背完高單/中單

想必對大數人來說,高中時要背單字是件極為痛苦的事。但比起考試前用短期記憶死背好幾回的單字,不如在真正考試前用每一天的瑣碎時間先把單字背好,比較沒有這麼痛苦,學測或指考也可以少準備一點東西。 就我知道的而言,要背好單字有三個要點:Understanding(理解), Active recall(主動回憶)和 Spaced Repetition(間隔重複),下面會搭配著以前背單字的方法介紹這些要點。 單字卡 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實體單字卡,無印良品的,一個25塊。總共100張小卡,如果可以一天背20個單字,一個禮拜就可以剛好用掉一疊。 正面 反面 字醜也沒關係,反正是自己要看,上面內容最後也要進到腦裡的。 1. Understanding 理解 不管學什麼東西,都要從理解開始。對於一個單字而言,最重要的就是他的意思,跟在什麼時候可以用它;當然,知道他的發音、近義詞、反義詞也有助於學習這個新單字。 費曼學習法的其中一環,就是把你新學到的東西教給一個小孩,如果他聽懂,就代表你學會了。當然我們不用真的找一個小孩然後強迫他聽你講一些神奇的單字;比較實際的方法
Ethan Lee